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抗疫宣传系列报道之一: 铿锵玫瑰--三八妇女节特别报道
2020年1月,正值神州大地喜迎新春之际,不料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突袭而至,举国上下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为了阻止病毒的扩散,基层社区的防控已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白衣战士,其中不乏基层一线的医护巾帼英雄,她们舍弃家庭的团聚,有些甚至放下家里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小孩,义无反顾投身到一线的战斗中,“舍小家,为大家”,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抗疫英雄赞歌!
护士长坚守隔离病房25天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姚玉霞正准备与家人吃团年饭,就接到科里打来的紧急电话。“院里刚刚收治了一名待排新冠肺炎感染患者,需要马上落实隔离措施!”接到电话后,她立马放下碗筷,开车赶往单位。
姚玉霞是石滩镇中心卫生院内儿科护士长。在接到医院关于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通知后,她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边了解学习有关信息,一边安排储备防护用品,带领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完成了医院紧急培训,并做好按需诊治病人的准备。
护士是跟病人接触最频繁的,每次到隔离病房,姚玉霞都要穿上隔离衣,带上口罩和护目镜,由于操作时要不断和病人解释和宣教,时间长了喉咙沙哑,护目镜很容易起雾甚至滴水,厚重的衣服就让人汗流浃背、头昏脑胀,但姚玉霞从没喊过一句苦,“我是护士长,又是党员,别的护士都看着我呢!我要以身作则。”连续25天,她一直每天坚守在病区一线。
从事护理工作二十多年了,姚玉霞非常能够理解患者特别是隔离病房患者忧虑不安的心情。因此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到隔离病房看看患者,问候一句。还记得院里收治的第一位留观病人,当时患者及家属都非常焦虑和抗拒,不同意进行隔离治疗。为此,姚玉霞配合科主任耐心地反复给患者及家属做思想工作,尽最大可能消除病人的恐慌,平复患者情绪,最终患者同意配合隔离。
隔离病房的工作往往紧张又危险,但姚玉霞总是做得稳稳当当、有条不紊。“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自己是一名医护人员,防止疫情扩散就是我们的职责,必须尽全力去做好。”面对疫情,姚玉霞心里也会感到害怕,但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念。
顾不上病危的婆婆,忘却给儿子过生日,义无反顾奋战抗疫一线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对于东莞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彭登护士长来说,更是如此。除夕刚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单位要求所有医务人员立即返回工作岗位。而恰在此时,她73岁的婆婆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刚刚做完手术转到重症监护室。彭登心里十分清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隔着门缝,她含泪看了婆婆一眼,19年的婆媳情,往事点滴浮上心头,她只能把对亲人的牵挂深深埋于心底,独自连夜开车从千里之外的老家奔赴工作岗位……
刚回到岗位,彭登护长就接到了组建和管理长安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重任。万事开头难,更何况长安镇是湖北籍人员返莞复工的重点地区之一。面对“缺经验、缺人手、缺物资”的初始窘境和“感染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统筹要素多”等实际困难,身为护士长的彭登丝毫没有被吓倒。她从抓好队伍建设入手,第一时间选拨出一批思想好、专业精、作风硬的护理骨干充实到医学观察点,并且面对面讲、手把手教,扎实做好岗前培训。
不知不觉,在一线医学观察点废寝忘食的彭登,已连续奋战了二十多天。谈及对家人的思念,她说:“抗疫就是打仗,思念只能深藏心底,牺牲小我成就大家是我无悔的抉择”。
又是一个深夜,忙碌已久的彭登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当躺在临时床上的她,随手打开来不及使用的手机,1000多条未读信息的红色提示已格外引人注目。而其中一条短信却让她瞬间泪目了。“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以往的每一个生日,你都会陪伴在我身边。今天,我好想你陪我过生日。不过,妈妈,我理解你,你放心工作吧!我们会照顾好奶奶,你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彭登这才想起,忘了问候婆婆的病情、忘了祝福儿子的生日……顿然鼻子一酸,泪水瞬间模糊了她的双眼。可几小时后,还没等心头的愧疚消散,还没有细细品味亲人的理解和鼓励,她又一头扎进了新的一天战“疫”工作。
拼命三娘赖小慧
“三点一线”工作模式,她选择做个“不回家的人”
在防疫一线的“战场”上,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位冲锋在前的公卫女医师——防保科负责人赖小惠。她看上去体重不到50公斤,却要背着50多斤重的消毒装备,身穿笨重的防护服,带着团队走到每个消杀疫点。
小惠的女儿前不久才从珠海老家接过来,为的就是可以抽时间多多陪伴孩子。1月22日,在接到任务后,就意味着迎来一场“硬战”,她只好把4岁的女儿安顿给婆婆照顾,自己开启“三点一线”的模式——外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消杀、宣教,回来科室和同事准备物资、整理资料、追踪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情况等等,累了就到宿舍小憩。
作为公卫人,小惠明白自己现阶段要走到疑似疫情点工作,回家会徒增家人感染的风险,她毅然选择做个“不回家的人”,把自己“隔离”在中心宿舍里。连续奋战的二十天里,她只通过视频看一看女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她是“拼命三娘”
赖小惠,除了是防保科负责人的身份,还是一名党员,她深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自己责任的重大。当她接到紧急电话反馈排查出武汉返乡人员中有出现低热咳嗽症状的患者,赖小惠没多作考虑,主动请缨,她与老公卫人黎卫和医师立即采取措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消杀工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就这样,把所有防护装备准备妥当后,小惠瘦弱的身影就冲进了车里,当她和搭档完成消杀任务时已经是深夜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吃饭......卸下装备,肩上已被勒出一道深深的勒痕,脸上的防护目镜、口罩印子经久不消。
上了战场才知道,那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上午8点“战”到下午5点,有时候紧急任务来了不分傍晚凌晨。她就是这样,每天带着团队冲在防疫前线。
细致安排,她是科室的“领头雁”
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赖小惠在疫情第一时间布置了科室的防控工作安排,将科室人员分为三个小分队。第一小分队负责执行消杀任务,鉴于该项工作需要的体力较大,在人员安排上基本是男同志搭配一位女同志;第二小分队负责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资料,对患者患病情况及暴露情况进行跟踪,主要照顾科室怀孕的同事,既考虑到她们想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量的心思,又不会影响到身体;第三小分队负责新冠肺炎知识宣教,充分发挥科室拥有4位顺德区星级讲师的优势。
此外,疫情防控期间,科室的同事要根据中心统筹安排参与交通检疫点的值守任务。她会及时传达中心的要求,提醒同事们按时出发、严格细查、做好记录,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有遇到困难的情况要及时向她反映和咨询。
她做事雷厉风行、总不言累。面对疫情,选择远离亲人,选择逆行,选择坚守“乐从健康守门人”岗位,筑牢基层疫情防线。她说:“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也是科室的负责人,疫情当前,绝对义无反顾。自己多担当一些,多做一些,群众就能多一分安全。”她以拼命三娘的姿态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诤诤誓言,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守好这道门
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详细询问,面对理解或不理解的人群,她们始终如一耐心地引导,守好“门”把好“关”,她们就是长安社卫中心门诊抗“疫”第一线——预检分诊的护士。
07:45,她们已经穿戴整齐在岗位,搞卫生、补充物品、发热门诊开窗通风。随后便开始忙碌的一天,一遍又一遍地询问患者,一次又一次地测量体温、一两个小时下来就已经口干舌燥了。戴着的面罩起雾遮住了视野也不敢摘、口渴了戴着手套不轻易脱下,因为她们都知道现在物资紧缺,所以大家都尽量本着节约的原则努力克制着自身的需求。
如何在应接不暇的事情中做到角色转换自如,是对人的耐心和情绪极大的考验,但她们总能温和以对,讲解细致,她们深知门诊预检分诊工作的责任重大,这不仅仅是排查发热疑似病例的安检之门,也是守护长安居民的第一道哨卡、第一道防线。
“每天不厌其烦地测温、询问,不得不说分诊工作有时也是枯燥的,甚至遭到不少就诊患者及家属的冷眼与质疑。有一次在询问流行病学史时,一位患者被一连串问题问得有些不耐烦了,劈头盖脸骂我神经病。我当时觉得特别委屈,但默默忍住眼泪,还在继续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着病史询问的重要性。”护士徐燕娇说。
“预检分诊的护士承受着委屈和压力,却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她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疫情不除,工作不止。只要疫情还没有过去,病毒还没有消灭,我们就会在一线坚守到底。”医生周熙东这样说道。
新手妈妈“狠心”扔下娃
“宝宝今天乖不乖?有没有想妈妈呀……”休息时间,东莞长安沙头第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温娜抓紧时间和家里的宝宝视频聊天,虽然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还是能从眼睛里看到满满的笑意。
温娜去年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按照风俗,会在今年过年期间请亲朋好友喝茶吃酒。但大年初二,她在老家接到单位全员上岗的通知时,当天中午便立刻收拾东西回长安。家里人虽然担心,但还是全力支持她参加抗疫工作。“那你就去吧,一定要戴好口罩,照顾好自己!”离开前,温娜的公公婆婆再三叮嘱她在工作时要做好防护工作。
“我不想我老公和宝宝回来的,他一个大男人照顾小孩也不够细致,但是他怕我回来吃不上饭非要跟着回来。”因为担心温娜在长安吃不好,温娜的丈夫带着宝宝也一同回来了,每天晚上就做好饭等她回家。再晚再累,温娜回家时都有一盏灯开着,有两个人在等着。
在抗疫现场,温娜是勇往直前的“战士”;但在家里,她也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是爱人心头最深的牵挂,是儿女倚靠的那棵大树。但为了抗击疫情,温娜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刚回到长安返岗时,由于人手不足,温娜最长时间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白天在社卫站点的发热诊室做预检分诊、电话排查和登记,晚上就随时待命上门排查。“很多时候要去没有电梯的楼做排查,就要穿着防护服爬六七层楼,一上一下全身都是汗。有时候要去好几家,中途还不能脱下来,毕竟现在防护服、口罩之类的都很缺。”温娜说。
由于还在哺乳期,温娜常常要在工作时忍受涨奶的痛苦,这时她常常会觉得对不起家里的孩子,“但这都是为了工作,没有办法。”
在采访途中,温娜多次跟记者强调“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能做的事情也微不足道,比我辛苦的人太多了。”
小别离只为大团圆
湛江霞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免科医师崔彩媚,抛下刚满周岁的孩子,坚守在防控一线,不管日晒雨淋,每天在路边的检测站检查过往车辆的驾乘人员,只为保护湛江市民的安全。崔彩媚称,心里也舍不得孩子,每次和孩子在视频里见面,都是孩子在那头哭,她在这头哭,但是为了赶快控制疫情,她只能狠心离开家里投身工作。
准妈妈“逆行”奋战抗疫一线
2月17日,在石滩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办公室里,怀孕6个月的刘敏仪一边用手撑着腰,一边在电话里头紧张地协调工作,再过不久,她就又是一个小孩的妈妈了。
刘敏仪是石滩镇中心卫生院主管医师、防疫科负责人,也是一名年轻党员。得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她不顾自己的身体和父母的劝阻,把只有4岁的女儿交给亲戚照顾后,便毅然奔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担负着全镇所有返穗人员摸查情况登记工作。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刘敏仪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到医院了,晚上经常要10点多才能回到家休息。当记者问到这么辛苦你家人能理解吗?刘敏仪说道:“其实我丈夫和我一样也是一名医务人员,与家人一起战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人在隔离区,心在战斗区
1月29日,王芝桃和尹娜在集中隔离点准备物资并在下午开始接收观察对象;1月30日,因接触到确诊病例需要隔离14天;2月13日,解除隔离并请求继续到一线防疫;2月14日,他们再次回到集中隔离点工作……这半个多月时间,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王芝桃和尹娜遇工作生活可谓是“一波三折”,但她们不后悔、不犹豫,一次又一次站在防疫一线。
在14天的隔离期中,两人也一直坚持尽自己所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耐心劝说两岁的小孩子坚持戴口罩、在电话中辅导11岁的小男孩写作业、视频聊天帮助63岁的阿姨缓解情绪稳定血压……
2月13日,王芝桃和尹娜结束了14天的隔离期,2月14日开始,她们忙碌不知疲惫的身影又出现在隔离点的各个角落。
才女赵满娥
赵满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圩镇社康中心一名90后护士。在积极投身“三人核查小组”工作的同时,她创作了长达32行的“回环诗”,记录下“三人核查小组”日常工作的点滴。
新冠肺炎疾如电,
百姓健康如危卵。
除夕前夜军令急,
全员停休急备战。
全员停休急备战,
白衣迎度别样年。
居民健康心头系,
三人小组冲在前。
三人小组冲在前,
循踪觅迹追疫顽。
社区医护加民警,
披星戴月无暇闲。
披星戴月无暇闲,
防护常识广宣传。
登门入户测体温,
安全话术频顾言。
安全话术频顾言,
民众居家心释然。
微信电话多措举,
廿四小时不断线。
廿四小时不断线,
社康居民心相联。
分诊治疗规范做,
不让病毒再蔓延。
不让病毒再蔓延,
家医群里行踪填。
呵护家园担使命,
守望相助凯歌还。
守望相助凯歌还,
春暖花开艳阳天。
且问瘟君何处去?
明烛青烟照纸船。
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群“花木兰”
梁玉群:为了节省防护服,5个多小时不能吃不能喝
2月14日早上8时刚上班,梁玉群就接到一份要求采集咽拭子样本的人员名单,共有48人,涉及6个社区,她和其他采样组成员立即整装。“我们今天要穿着防护服过情人节啦!”出发前,梁玉群笑着说。
当天天气阴冷,但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就湿透了,护目镜也起雾了,看东西模糊不清。为了节省防护服,梁玉群和组员们不敢吃不敢喝,从早上9点多一直坚持到下午2点多。梁玉群笑称,这是她过的最特别的一个情人节,“虽然‘战场’上没有浪漫,但为了做好防疫工作,一切都值得!”
曾颖怡:在倾盆大雨中护送样本
2月15日一大早下起了倾盆大雨,气温骤降,曾颖怡需要去7个社区采集24人的咽拭子样本送检。在风雨中,她和组员们一步一步地慢慢前行,雨雾模糊了眼前的视线。穿着防护服的他们不便撑伞,又生怕被雨淋坏防护服和样本,心急如焚。
这时,驻守社区的同事联合了街道和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纷纷前来给他们撑伞。曾颖怡感动地说,“我们一同经历风雨,最终一定能看见最亮丽的彩虹!”
林丹霞:强忍身体不适,坚持完成所有采样任务
2月19日早上不到8时,采样组的成员已经全员回到中心。林丹霞和搭档做着出发前的最后检查工作:核对采样名单、采样路线、采样物资。
林丹霞当天需要给一名8岁的小朋友采样。因咽喉敏感,孩子在采样过程中吐了一地。穿着厚重防护服的林丹霞瞬间胸口一闷,强烈的呕吐感一下就涌了上来。“我不能吐!不然就浪费了防护服和N95口罩。”她立刻咬紧牙关,一边忍耐,一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忍着不适,安抚完泪眼汪汪的小朋友,林丹霞继续淡定地完成采样工作。回到救护车,她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湿,而一身厚重的防护装备使自己出现了轻微缺氧的情况。
林丹霞没有告知同事,仍然照常工作。在接到要临时增加采样任务的紧急通知后,她又马上出发。完成任务回到中心,林丹霞一直紧绷的弦终于放松下来。她冲下救护车,还没来得及脱完防护服,就忍不住开始呕吐。同事们都十分担心,她却笑着跟大家说,“没事,就是实践了一下‘忙到吐’,人生第一次呢!”
卓训华:下班后又穿上防护服,凌晨12点还没吃晚饭
2月15日,在临近下班的时候,卓训华收到紧急任务:二级防护转送病人到省二医。才刚刚脱下防护服的她,立刻再一次全副武装,带上转运表,坐上救护车前往目的地。在初步了解病人情况后,卓训华带着患者直奔省二医。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该病人未达到收入院的标准,于是只能将其护送至集中观察酒店进行医学观察。
因需要转送的患者多,每转送一个患者,车辆就必须回中心进行消毒后才可以继续执行任务。于是,卓训华一边安抚患者,一边联系协调,直到将患者送去酒店,并和同事交接完成,她心里的大石才终于落下。她回到单位,又立刻给救护车消毒。脱下防护服时已经将近凌晨12点,这时她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晚饭。
退休不退岗,奋战第一线
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原妇产科主任张红花,放下从国外回来的女儿一家,走出家门,带上口罩,义务为丈夫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做孕产妇防控知识培训,主动建立“樟城群众新手妈妈群”,孕产妇群,签约群,为樟城群众答疑解难,为准妈妈们进行疫情防控的心理疏导工作。
“我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她们做一点简单的指引,做一份努力,为抗疫出一份力。”张红花说。
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帮助开展防疫工作,张红花每天都会关注疫情最新消息,在很多妇产科、医学会微信群的共享资料中,认真阅读国家防控指南和妇产科相关的防控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她说,只有知识面更丰富,才能更加精准地解答群众的问题,更好地为孕产妇服务。
抗击疫情,人人责无旁贷。张红花表示可能还会到临床一线去,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从业39年的工作积累,为年轻人做好临床工作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这些平凡普通的女性基层卫生工作者在这次疫情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毅力,她们不是不累,不是不知道危险,但她们依然用有力的行动,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守护着千千万万居民百姓的健康,架起严密的生命安全守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