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立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际 “炼”出医防融合健康管理高手

时间:2021-12-15 10:50 阅读:181


疫苗接种,高血压、糖尿病慢病管理,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事关每个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2月13日至14日,首届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复赛和决赛在广州举行,展开了一场激烈较量。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业务水平,激励医护人员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预防关口前移,增强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全省基本公卫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广东省卫健委、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省项目办和省基层卫生协会承办该项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习、促交流、促提升,复赛分5个专业开展,含综合笔试、团队展示和个人专业技能操作;决赛采用知识竞答、服务场景演练方式开展,内容覆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临床护理、基层卫生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希望通过竞赛的方式,把实际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服务态度融入考题,让各地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亮点、特色以及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出来,大家共同朝着扬长避短的方向不懈努力! ”在本次竞赛命题组组长、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家骥看来,当前全球医疗卫生体系尚未形成系统的合力,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 “裂痕”明显。实际上,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共同使命均是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弥合两者裂痕是新形势下做好医疗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必然要求。

为此,本次竞赛采用组队形式进行,从卫生管理人员、全科医生、公卫医生、护理人员、乡村医生五个专业方向各选拔一名参赛选手组成21支地级市代表队共105名选手同台切磋与交流学习。

对普通人皮肤出现伤口感染换药往往简单处理即可,但对糖尿病人来说就不同了。在护理专业技能操作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便面临这一道考题。王家骥解析道,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是否与糖尿病病情有关,需要询问病史以及全面查看伤口大小、四周的皮肤颜色、温度、知觉等,并需要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状况、心理等进行评估,在对伤口进行清创换药的同时,还要配合医生以及公共卫生人员做好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与干预随访等工作。

判断意识、启动急救反应程序、正确摆放体位、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一场紧张有序的“生死抢救”,在乡村医生的溺水儿童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实操比拼中上演。王家骥坦言,有些偏远农村走十几公里才能到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最基层,应具备扎实的院前急救专业技能护佑生命。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遵照医生处方按时服药,还要注意平日的饮食,比如:每餐饭量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肉类控制在两个手指左右……”参赛选手对服务场景演练环节中前来取药的“糖尿病患者”温馨提示说道。这一段形象生动、接地气的表达,得到了评委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借助患者来拿药的机会,对其传递‘健康第一责任人是自己,医生只是参谋长’的健康价值观教育之余,还能把理论、专业术语转换成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集中体现了‘知识、技能、态度’于一身的全科医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王家骥点评道。

急性病是“开水烫青蛙”,立马会引起居民的重视,而慢性病则是“温水煮青蛙”,不易被觉察,当水温不断缓慢地升高,到一定温度青蛙就被高温烫死。王家骥用该比喻形象地指出了慢病公共卫生服务的特性之一,即普通人平常感受不到,而且,社会回报周期比较长、往往需要花费几十年才有结果,也增加了公众认知公共卫生体系重要性的难度。他说:“新冠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对我们全人类公共卫生来说是一次极为深刻的教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平战结合’与‘医防融合’迫在眉睫!”

经过各队伍激烈交锋,既考验了参赛选手的个人理论水平、临床应变能力,又充分展现了参赛队伍医防融合、团结合作、朝气蓬勃的风采,大赛评选出团体奖和个人奖。广州市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参赛选手吴林胜(卫生管理方向)以个人综合得分最高荣获第一名,主办方将按程序为其申报“省五一劳动奖章”。“感谢主办单位精心筹备该竞赛,激发我们基层医务人员立足基层从事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融合服务的荣誉感和积极性,有机会同优秀选手切磋学习,可弥补自己的不足。”吴林胜告诉记者,今后将以此次知识竞赛为契机,奋力拼搏,为基层卫健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