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病因有十几种?中医治咳专著广州发布
一说起咳嗽,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呼吸道疾病。其实在中医看来,咳嗽病因非常复杂,特别是慢性咳嗽、顽固性咳嗽治疗起来更是要辨证施治,病因可能是六淫、痰邪、瘀血、情志、食滞等,而六淫又可分为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邪等。
9月17日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疾病论坛暨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中医药分会年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两本中医治咳专著《邱志楠平治肺病学》《中医治咳启悟》的新书发布仪式。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吸引了近1000名来自大湾区多个地区的医务人员参加。
会议现场
慢性咳嗽、顽固性咳嗽明显增多,找准病因是关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喻清和主任医师接受采访时介绍,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从临床接诊情况看,近几年来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顽固性咳嗽的患者明显增多。中医认为,咳嗽病因复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而找准病因是治疗咳嗽的重要环节。喻清和携黄婉怡博士等团队成员通过认真研读经典,总结前贤论述咳嗽思想,挖掘治咳经验,经合自己临证经验、体会,从外感咳嗽到内伤咳嗽,从新发咳嗽到慢性咳嗽,进行归类研究,按照病因致咳、脏腑咳嗽等分别论述,旨在能为基层呼吸专科医生、中医科医生在治疗咳嗽时有明确指引。
《中医治咳启悟》
记者在《中医治咳启悟》看到,咳嗽按照脏腑分,可分为肺咳证治、心咳证治、肝咳证治、脾咳证治、肾咳证治、胃咳证治、大肠咳证治。如果按照病因致咳,可分为六淫致咳证治(风邪致咳、寒邪致咳、暑邪致咳、湿邪致咳、燥邪致咳、热邪致咳)、痰邪致咳、瘀血致咳、情志致咳、食滞致咳逐章论述。书中还对顽咳证治、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与辨治思路以及咳嗽常用方剂及运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肺病愈后食疗不可偏寒、偏热
邱志楠教授是广医附一院中医肺病学科的学术顾问,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他从医六十余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便与钟南山教授等知名专家创办了广医附一院的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逐步探索出具有岭南肺病中医治疗特色的学术体系——“岭南平治肺病学”。
《邱志楠平治肺病学》
《邱志楠平治肺病学》是其弟子们潘俊辉教授、喻清和主任医师、王鹏博士根据日常跟师笔记、临床验案、临证经验、用药特色等汇编提炼而成,较系统地展示了“平治肺病学”的理论源流与发展体系。记者在该专著中看到,“肺病平治”的原则包括以平为期、宣降并举、平润调理。以平润调理为例,邱志楠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在肺病愈后,更应平润调理。广东地处岭南地区,湿郁热蒸,岭南人大多容易上火生热,民众爱喝凉茶,苦寒易伤肺阳,导致久咳。因此,邱志楠针对肺病患者愈后饮食调理,常常嘱咐患者饮食不可偏寒也不可偏热,切忌辛辣油炸食物,又或香蕉、雪梨、西瓜、豆浆等寒凉之品,可适当多吃莲子、党参、淮山等健脾养肺的食材。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西医跨学科合作机制
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家骥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时介绍,中医药分会成立三年来,尽管正处于疫情期间,分会一直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了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目前已经成立了10个专委会或者分会,并在全国最早开展全脱产一年的全科骨干培训,使人民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更彰显人文关怀的全科医疗服务和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
广州医科大学原校长王新华教授在开幕式上对论坛提出三点中肯的建议。一是邀请港澳同道一起参与,提升论坛的覆盖面,为医学专业人士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二是增强中西医的融合度,不仅仅让中医和西医在这个平台上碰撞出火花,而且未来应该有更多中西医结合的主题,将中西医融合进一步深化。三是扩宽论坛交流领域,除了临床之外,还要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真正打造成一个粤港澳大湾区中西融合的交流平台,同时还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西医跨学科的合作机制。
(中医药分会供稿)